第120章:黄雀在后(1 / 1)

张巡传 同其尘 1892 字 4天前

:黄雀在后

李韶光和王祚率四千骑兵一万余步兵赶往百里外的永丰仓,那里是潼关及长安境内最大的粮仓,此时空虚,而且也是叛军入潼关必经之路,早上出发,傍晚就赶到,此时潼关山上大火不灭,似有再烧一天的势头。Www.Pinwenba.Com 吧

城内早已经憋不住,崔乾祐快要控制不住,他不能就这样丢下潼关,不然回去没法交差,总不可能说唐军狡诈,火烧大山,把他逼出了潼关,这么重要的地点,对于安庆绪而言,你就是憋,也得给老子憋住,更何况已经派人救你来了,在坚持两天,最多!

这也是崔乾祐的信念,他再三安抚下,还是控制不住哗变,靠在西面的一万大军突然杀了守卫官兵及将领,开门冲了出去,他们实在是憋不住了,而且大多是汉人,现在唐军攻打潼关,收复河山,自己投靠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饭吃不了不说,岂能帮着叛军抵抗唐军,他们明白,燕军已经大势已去,这就是墙头草想法,见风使舵,崔乾祐也毫无办法。

他只能将来自范阳河北一带的士兵稳固住,并传令道:“凡是坚持下去,等待援军的人,最后封官赏银,但若逃跑,诛杀九族。”算是恩威并施,这才稳住慌乱的势头,可无论他怎么强调,现实就是现实,谁都改变不了,大火已经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他们吃不下东西,就连水都没有多少。

许多都不知道能不能坚持过完这一夜,整个天空红的吓人,但比起他们血红的双眼,青爆的血丝更加渗人,大脑接近崩溃边缘,大火烧了两天一夜,这一夜早就迷糊了,许多都缩倒在一起,昏昏欲睡。

崔乾祐不惜水源将他们泼醒,不能这么睡了,不然面前的湿巾一干,被有毒的浓烟吸进去,很有可能就这样一睡不醒,那就完蛋了,而且许多人口腔鼻孔全是脏污,空气已经严重污染,崔乾祐老泪忍不住滑落,不是他在感慨生命的尽头,而是被熏了的。

他也快要坚持不下去,因为他能感觉到,今夜过后,会损失很多弟兄,此时他还真希望大火不要灭,不然郭旰攻进来,将不费吹灰之力,已经耗着了,不如就这样耗下去,他心里陷入多重矛盾,最主要的是,援军何时才能来。

他不知道的是,阿史那承庆已经在赶往的路上,而李韶光前去阻拦,正好遇到了永丰仓,当然,都是前行军的探子报告的,阿史那承庆早就预测到潼关之上,必有险阻,崔乾祐连续战败,别围困,自是坚守不了多久,所以唐军最需要的是时间。

而时间需要人命来填补,他听探子报告后,心中大喜,竟然只有四千骑兵,万余步兵,而且军形不整,这不怪李韶光和王祚的统领,他们赶了一天,就是要在天黑之前来到永丰仓守住,万一叛军提前赶到,那就惨了。

所以一路上没有歇着,人毕竟没有马跑的快,所以正好和前一天赶来的阿史那承庆刚好遇到,阿史那承庆听说过郭旰,此人骁勇谋略,唯一的不足就是个急性子,他肯定才派人过来,定然催促,虽然自己军队也长途跋涉,但不差这么一点路,而且三万骑兵,战斗力还是保存着大半。

分析形势之后,他立即下令,不管什么唐军不唐军的,直接冲过去,三万骑兵开路,见人就杀,论疲惫,唐军比燕军还疲惫,论战力,步兵怎么能打得过骑兵,更何况是正面冲击,就别说人数相差这么多,所以阿史那承庆心里明白,他必胜。

便直接下令,凡是斩杀一人名唐军,外加三十两白银,燕国虽然人心不足,但财力还是绰绰有余的,不然谁甘心给安禄山卖命,他又将情况告诉手下,一传十,十传百,唐军就在前方五里处,所有骑兵高举着武器嗷嗷叫的往前冲去。

要知道,这些绝大部分是突厥人,这些马上民族自小都是勇士,去年河曲之战,他们的另一个首领阿史那从礼战死,就是被郭子仪斩杀,这个耻辱他们一直记着,这次正是报仇的时候,加上待遇这么好,岂能不发彪。

燕军发飙了,吓坏了李韶光和王祚,他们还未摸清对方底细,就这么撞了上去,来不及后悔,急忙安排军队反抗,可当永丰仓平原上万马奔腾,呼啸声,嚎叫声传遍整个空野的时候,奔波劳累的唐军大气都没喘过,竟然有些晕死了过去。

这要是让郭子仪知道,估计能把他抽的满天飞,李韶光那里逃得,他与王祚对视一眼,心里明白,今算是交代在这了,两人二话不说,冲了过去,要知道,平原两侧全是山峦,那来的路,要是掉头往回跑,先不说郭旰那里过不过得去,就凭这骑兵的速度,他们迟早被歼灭,与其这样,不如拼死,还能留下一个美名。

抱着必死之心的两人却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但燕军骑兵一股脑冲过来,一下就将唐军四千骑兵冲散,后面的步兵更是成了活宰的靶子,一刀一个,就像是夏天收麦子一样,许多人四散逃亡,还是没能躲过死神的镰刀。

阿史那承庆率军将燕军杀的七零八落,被后面长长的步兵收割完毕,当然,还有两员大将:李韶光和王祚的人头,士气顿时大涨,似乎也不人困马乏了,不停的冲进山道里,进入秦岭山脉的潼关山脊。

此时已经夜深,大火还在燃烧着,不过已经有熄灭的趋势,许多地方都冒起了黑烟,整个山脊泛着羸弱的火光,好在没有闯祸,收了口气的郭旰传令下去,明日清晨攻占潼关,全军休整,他不知道的是,一群野狼正往这里赶来,因为探子已经被阿史那承庆解决干净,要论对付郭子仪他还差一点,但对付初生牛犊的郭旰来说,还绰绰有余。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速度让郭旰想不到,却让郭子仪想到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上演,主将仆固怀恩也彻夜火速赶来,只为救郭旰一命。

时间一晃而过,唐军这几天也没好好休息,这一夜算是比较安静,因为明天一早就要收获丰硕的果实了,郭旰身穿红色披风,迎面袭来干燥浑浊的空气,经过一夜,大火终于熄灭,燥热的山脊一下清凉的很多。

他长臂一挥,命两万步兵冲了上去,战将冲在最前面,士气大涨,漆黑的潼关下像是包裹着金灿灿的黄金一样,大军两眼发光,一股脑来到城下,然后搭梯上城,一切顺顺当当,稳稳妥妥,似乎城内的燕军已经死了。

的确死了不少,经过一夜思想斗争的崔乾祐终于向大自然投降了,因为他亲眼看着大火在夜后熄灭,他无比的清楚,郭旰绝不给自己喘息的时间,清晨就是自己的末日,与其被斩杀,不如逃跑,他实在是逼的没办法了,能跟他战斗的将士不足五千人,他不逃能干什么,此时只能祈求逃的快些。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现在青山都没了,他趁着夜黑一溜烟走了,留给了郭旰一座空城,当这个消息传到郭旰耳里时,他兴奋之余又有些失落,还是让他逃了,不逃就不是崔乾祐了,机不可失,李韶光的探子还没赶来,他感激到不妙,命全军火速进军潼关。

就在这时,从后方涌来嗷嗷直叫的骑兵,狼烟四起,将沉淀下来的灰尘又吹的满天飞,他们的刀兵上的血还没擦掉,赶来之后,阿史那承庆命原地休整一个时辰,因为他要在郭旰入城的时候发起总攻,这时是他最大意,也是最无防备的时候。

阿史那承庆成功了,他一路上势如破竹,不下于郭子仪,郭旰还是嫩了点,来不及布军的他命后军变前军阻拦叛军,可前军已经快要进城了,城门就那么大,一万大军进去都得半个时辰,都有后路,反而让后军拼命,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后军竟然一击即溃,郭旰彻底傻眼了,脸色大变,眼看刀就要砍在自己头上。

他心里清楚,是自己给自己上的套,被阿史那承庆利用了,本来自己瓮中捉鳖,现在却成了困兽之斗,困兽之斗也没什么,哀兵必胜,可偏偏这时候下令进军潼关,后路有,就差时间,现在让后军当前进守护,肯定没人干,他又没老爹那样有威慑,自然溃不成军。

不得大呼,天要亡我矣,郭旰没有退缩,不然以他的地位,足以在中军溃败之前进入潼关,然后凭一万唐军就可以守住潼关,因为阿史那承庆的是骑兵,攻城战自是不行,待援军到来,他足以解围。

但他却选择了战斗,因为这是他一手指挥的,不用想,李韶光和王祚已经死了,这也是他指挥失误,来不及悲痛,他第一个冲了上去,将士见将军如此奋勇,更是不要命了,似乎潼关已经毁了一样,就连刚进城内的唐军也出来拼杀。

阿史那承庆没想到的是,这支军队有如此顽强的抵抗力,竟然拖住他的部队在湾处半个时辰不得前行,就在他心急如焚的时候,一个消息彻底打破他的思绪,算是帮他做出了决定!逃!

开玩笑,这时候逃,没错,来了一个阿史那承庆不敢惹的爷,就算是正面对敌,他都不敢碰的人,仅次于郭子仪的大将仆固怀恩率两万骑兵从后夹击,他此时被包了饺子,若不撤军,就得全军覆没,他不逃不行啊。

便下令收兵,仓皇逃跑,仆固怀恩也没有去追,毕竟潼关重要,好在来得及时,不然打潼关没夺来是小,大公子要是死了,那他可就对不起恩人郭子仪了,郭旰当然是感激涕零,千恩万谢,北方军算是赢得了初步战裹,却被南方军扯了进去。

还须时间准备,我们先回到主角张巡的事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