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财主杨朝宗
十一月初,寒冷的空气从西北方吹来,肆虐着苍凉的大地,许多逃避战乱的百姓饿死的饿死,勉强生活下来的人最终还是逃不过大自然的侵蚀,活活的冻死,雍丘也恢复了往日的情形,比之年初的寒冬,今年的更加冷了几分,百姓穿着厚厚的衣服,躲在房里不愿出来,激动的心已经静了下来,是该好好过日子了。Www.Pinwenba.Com 吧
这是他们心中美好的世界,却不知外面的世界里,一切变动不居,危在旦夕,张巡从没放弃对陈留的查探,将士也深知其理,每日派五十铁骑分两队在陈留与雍丘之间转悠,以勘察军情。
这两日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叛军带着大量的物资往雍丘赶来,这一捷报让张巡懵了下,怎么、还想打?
他立即命人仔细观察,这才得知一二,叛军在雍丘以北五十里处驻扎了下来,看样子不像是准备攻打,不然整军这么远,也不方便征战,更让张巡疑惑的是,大军安定下来之后,开始派大量的生民前来。
仔细观察了这个地方,这里处在一个两山围靠的平原里,距离陈留不足四十里,地理位置俱佳,而且这里穿插着一条下江淮的主道,一座驿站被叛军霸占,本以为在此常驻,没想到的是,叛军竟然开始大肆干了起来。
干什么!建造城池!
张巡得到这个消息,暗惊不已,拿过地图一看,一指这个小地方,脸色凝重,一年前,他来真源县时曾在这里住过,此地早就被叛军占领,这次大张旗鼓的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虚张声势,牵引注意力?李庭望没那么肤浅,他与令狐潮对策了几日,发现除了被动,主动皆不得下场,不得不说,这两位主将是对张巡彻底的服了,还输的没脾气,郁闷的勘察地理位置后,决定自己的下一步。
这是一步棋,之前太过急切,总以为军力就是实力,不想这招在张巡面前不起作用,他们只得一步步来,第一步,便是切断驿站,阻隔北方对张巡的粮草供应,时日一常,雍丘便可不攻自破。
就算不破,在此地设立杞州,做屯兵之用,为攻下江淮打好基础,陈留虽然是大城,可大城也有大城的坏处,行事需要层层检查,把关必须得牢,不然怕唐军趁虚而入,而这里,说出动就出动,快捷又临近,也不怕后顾之忧。
这一点在李庭望看清之后,做出来之时,张巡不日也搞明白了,但他不知道的是,李庭望还有后招,远在山东征战一年的杨朝宗也进展不大,两位憋屈的老兄一通书信,应了安禄山的旨意,山东暂且不管,有史思明镇守河北,他小小齐鲁之地也翻不起大浪。
一锤定音,两人商量之下,在年底与雍丘成合围之势歼之,杨朝宗还在山东一带游荡,他要等杞州建立起来再过去,张巡就那一个老巢,只要别惹他,自是不会出来瞎逛,更别说弃城逃亡。
他们终于找到了张巡的弱点,说的不错,张巡是不能去哪,他身上担着责任,而这两位大爷屁责任都没有,还到处破坏责任,杨朝宗遭到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东平太守吴王李祗、济南太守李随、饶阳(治个河北深州西南)大守卢全诚的围攻阻挠。
让他火冒的还不是这些人,敌军阻拦也罢,那也是天经地义,可盘踞在河北的史思明却像死人一样,以镇守燕国东都(范阳)为由,据城不出,手上六万兵力在哪享受军旅之乐,安禄山将从大唐东都洛阳及长安的奇珍异宝大部分送到了范阳。
不得不得说此人的疑心和谨慎,他始终觉得还是自己的老巢安全,昔日送与唐玄宗的东西连本带利的收了回来,还拿走了人家的江山,可谓是一举两得,回到了曾经做买卖的本性,坑蒙拐骗,一路黑到底。
现如今史思明一人在那坐大,安禄山岂会不知,他还是没有去逼,这也是让杨朝宗纠结的事,都明说了好几次了,史思明图谋不轨,必成大乱,还不施力镇压,他的军报传送了好几遍,安禄山依旧装作不知。
也只有他知道,此时应全力收服大唐,稳固根基,史思明还未摆明反叛,与其做个摆设,也不能多个敌人,一旦燕军内部大乱,一切都会前功尽弃,因为他知道,从骨子里都明白,这次不仅仅是国家的征战,还是民族的冲撞,汉军远比番军多得多,决不能打破这层隔膜。
不愧是多年血战沙场的大将,心思缜密之极,难怪能在十几年之内做到三镇节度使,开创了自古以来升将最快的记录,他虽然在长安享乐,可心里一直明白,但有些无力,不过唐朝大势已去,如今只不过是部分的挣扎,不足为虑。
当务之急,就是攻下江南,那大唐就回天乏术了,他的这一思路是最明智的,却不想在几个月后,被自己的儿子打乱,以至于造成了最后的惨败,正所谓成王败寇,他也遗臭万年,受人唾骂。
杨朝宗见朝廷不予,他也懒的尽力,又闻齐攻雍丘,更听了张巡的事迹,无语的抓狂,奶奶的,竟还有此人,他好歹也收服了些城池,李庭望干了一年,连一座古城都占领不了,心里好受之余,也不禁鄙视,番军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却不知,他的皇上可不是吃素的,不然岂会那么胖。
为了一建功勋,他决定对山东边缘几个城池攻打,山东内部由颜真卿这颗钉子扎着,南方又有吴王李抵,他真是毫无办法,第一个目标便是:鲁郡(今山东兖州)这里地处运河一带,也是重要的城邑,此时不建功立业,他日就没好果子吃。
李庭望得知后,气的大骂,不是骂杨朝宗,而是骂老天爷,人比人气死人,自己碰到这个钉子,招谁惹谁了,还非得摊上,不然就得掉命,人家却能游刃有余,这次杨朝宗势在必得,他大概将沿边的三座城池报告给了李庭望。
毕竟李庭望是河南节度使,是他的上司,并立下军令,务必在十二月攻下,为运输粮草至东北开辟道路,摆明着在狗嘴里拔牙,嚣张之极,奈何人家有这个资本。
大军与十一月中旬兵临鲁郡城下,杨朝忠两万精锐,其中六千骑兵,弓箭五万,粮草充足,这些都是他收服偏远县镇所得,积少成多,他也成了大财主,反而李庭望穷的叮当响。
守城将士见叛军压来,犹豫不决,投降也不是,不投降也不是,一下怕对不起祖宗,一下又害怕丢掉性命,非得管事的来说:“兄弟,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为你立牌坊的!”他才能一咬牙,不干了!投降。
杨朝忠火急火燎的,岂容他在哪纠结,见势不对,一定是缓兵之计,这个可能性最大,因为颜真卿和李抵就在不远处,他这只独狼可扛不起猛虎的袭击,必须速战速决,便下令,攻上城者,赏金百两。
有钱人就是有钱人,财大气粗,这番鼓动之下,岂容鲁郡守将建在,那不是对不起爹娘含辛茹苦的养大,冲锋之势就吓的守将屁滚尿流,眼看着攻了上来,竟然跪在城头上投降,大小便失禁,手下将士吐血唾骂,枉为军人!
杨朝忠的运气好上了眉头,其实只有他明白,年初被分配到清扫山东一带时,他只有一万不到的兵力,要什么没什么,上面发话了,只要你有本事,要什么有什么,没本事了,给什么丢什么,还不如不给。
他就在这样的良好教育下,不仅自己下了血本,唐民更是血本无归,在他横扫之处,烧杀抢掠,再富裕的城镇不日之间也会一贫如洗,就连拾破烂的秃鹰都不愿光顾他走过的路线,多半年的积攒,他终于有了这样的实力。
先拿几座城池开唰,重头菜还是张巡这匹猛虎,他就不信了,一个小小县令能强到哪去,信心满满的从东至西的扫荡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