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有趣(1 / 1)

一声号角声在赵国北部边关响起。

李牧穿着铠甲站在城头,看着大量的骑兵聚集、出城、又消失在北方荒原。

太阳照射下,他肩头的护肩反射出了一丝光芒,加上他身后的亲兵,不怒自威的仪态,倒真有一国大将军之威仪。

“其实,本将原本是不愿意打这一仗的。”

他的话让身旁的副将动作都迟钝了一下,随即又继续给他挂着另一边的护肩。

受限于生产力的原因,这个时代的铠甲可和后世的金属铠甲不是一个意思。

哪怕是最强盛时期的秦军,大部分士卒和基层伍长、什长等穿的也只是皮甲,只有中高级将领的铠甲上才会在重要部位有金属片防护。

如果是在春秋时期,那这个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三千越甲可吞吴?

要是越国真的有三千副金属铠甲,别说吞吴,它带着楚国一起吞了估计都不是问题,顺便还能扇秦国和晋国俩巴掌……

“可大将军,你从未因此事进谏过啊!”

“因为这机会确实难得。”李牧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鲜血的味道:“草原部族分裂还好,一旦统一形成合力,必将成为中原的大患!如今能灭掉一个匈奴,还能保证我赵国三年没有战事,如此良机,百年难遇啊!”

挂好了护肩,李牧抽出佩剑,活动了一下身子。

确定没问题后,带着副将和亲兵等人朝着城墙下走去。

他们也该出发了。

路上,李牧显得轻车熟路,分几路出发的十几万赵军骑兵也有条不紊,按照预定的路线进行着扫荡。

整个赵国北地数郡,留守兵力只有三万骑兵和大量步卒,其中许多还是从秦赵或者燕赵边境上调来的。

在这个时机,秦国和燕国再不要脸也不可能对赵国动手。

与秦军需要靠着向导和俘虏带路不同,赵国对草原明显熟练得多。

短短两天之内,赵军的整体战线就已经推进了上百公里,扫平一些还没来得及撤离的匈奴部落。

在中原时或许赵军士卒会讲究礼节。

但在草原,他们立刻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凶人。

因为每一个赵军骑兵都知道,在以前赵国没强大时,那些异族人是怎么对待中原人的!

他们只是“原样奉还”而已!

一个原本拥有三千多人的匈奴部落里,此刻已经被红色沾满。

李牧站在一片被血侵染的土地上,默默看着前方的亲兵当着几个匈奴部落高层的面、一个个的将他们的族人杀死。

相比于他曾经在赵国见过的那些惨剧,此画面只是寻常。

“大将军!”

一名信使风尘仆仆的跑了过来:“与秦人斥候联络上了,这是秦军将领给您的信!”

李牧立刻接过信袋。

里面除了有一封信,还有几张巨大的画纸,上面画出了许多草原上的地理区域,其中一张还标明了秦军的大致位置。

李牧看向舆图下方,随后在脑海里想象出了他所知的草原舆图,以及赵军各部的行军路线和大致区域。

一一对照后,李牧倒吸一口冷气。

秦人画的这个舆图,未知区域先不说,已知的区域与现实完全一致、甚至比他们赵军自己的情报还要细致准确!

他们怎么会对草原如此清楚?难道不应该靠着俘虏前进吗?

他赶忙打开那封信件。

信里先是杨端和对李牧的友好问候,随后重提了一下三国军队的行军路线和汇合地点,又说了送来的舆图绝对准确,希望他们能相信。

这些李牧都不觉得有什么,就是有些可惜秦人没说舆图怎么来的。

但最后,看到杨端和让他注意一下燕军的动向,李牧才感觉有些意外。

燕军他之前也联系上了,人家一样在按照既定路线行军。

就是路上他们因为粮食原因,除了灭匈奴部落以外,还“不小心”打错了几个东胡部落,美其名曰‘都是胡人没分清’……

但没看到东胡那帮人自己都没说什么吗?

而且就算他们说什么了,那又怎样?

燕国自己都可以打得他们哭爹喊娘,更别提是现在这个时候,谁敢挑事就不怕三国顺手灭了他们吗?

“联络燕军主将,让他们务必以三国盟约目标为重!”

出于秦人那舆图带来的神秘性加成,他还是决定叮嘱一下燕国人。

他又将目光看向了其中那些纸上的舆图,抽出一张,自己拿出了一支赵国仿制的秦国铅笔在上面画了起来。

秦人的东西是好用,但李牧不希望赵军产生依赖,所以许多秦国物品他都下令仿制过。

这铅笔构造简单,就是那中间的黑色细棍、以及那团能擦去字迹的东西,军中工匠实在是仿造不出来……

李牧在图中画出了赵军各部的大致范围和路线,准备送一份给秦军一份给燕军。

这个时候,三国自当通力合作才是。

……

秦军主帐。

杨端和一个人坐在毯子上,看着面前一幅后世的蒙古地区地形图一阵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