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先摘好摘的果子(1 / 1)

第六节 先摘好摘的果子

【例1】

1968年的春天,萝伯·舒乐博士突然想在美国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这将是人间最美丽的一座伊甸园,而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

“好吧,伙计,但是请问我按照多少钱的预算来设计呢?”设计师菲力普·强生提醒博士,“这至少需要400万美元。”

“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博士耸了耸肩:“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最重要的是,这座建筑要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设计师菲力普·强生为博士梦想的教堂做了最后的预算,高达700万美元。

那天晚上,舒乐博士在自己的桌子上摊开了一页白纸,然后一口气写下了以下10行字:

1.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4.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5.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6.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7.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8.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

9.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掉1万扇窗户,每扇700美元。

很快,舒乐博士就在各大报纸上打出广告:在全美范围内,以每扇700美元的价格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方式是每月50美元,分14个月付清。结果,不到6个月内,1万多扇窗户全部认购出去。

这座水晶大教堂不愧为世界建筑上的经典之作。直到12年后的1980年,它才建成,可同时容纳万人。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是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游客必去瞻仰的胜景,成为名符其实的人间伊甸园。需要指出的是,它最终造价竟高达2000万美元,这全部都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而来。

找到最容易、最有把握的地方

2000万美元,对于身无分文的舒乐博士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但是通过化整为零的办法,他成功地把看似难以实现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自己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各个击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事实证明,“先摘好摘的果子”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这并不是投机取巧、避重就轻的方法,而是我们在摘取了一定数量的“果子”之后,心里自然会建立起一种信心——一定能把目标实现。进而在以后的旅途中,能够抗得起命运的重担。这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这样由易到难地做事,自己心里对这个过程肯定会越来越熟悉,所以在困难越来越大时,我们能够沉着应付,而不失方寸。

法国一家知名报纸曾经举办过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个题目是这样的:假如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发生了火灾,在情况紧急中,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请问你该抢救哪一幅?

人们纷纷给出不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说应抢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有的说应抢救凡高的《向日葵》……毫无疑问,人们都在“抢救”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那幅名画。

然而法国作家贝尔纳答案是:“我抢救离门口最近的那幅画。”最后,经过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法国作家贝尔纳答案浊最佳答案。

当你并不知道火势有多严重的情况下,也许还没有来得及找到自认为最有价值的那幅画,就已葬身火海了。又或者你本人安然无恙,却难以预料那幅画是否早已燃成灰烬了。即使我们退一步来说,假如你把那幅画从火海中完好无损地带出来了,但是你能保证找到来时的路吗?

所以,分析结果得出:离门口最近的那幅画虽然不是最有价值的,但把它抢救出来却是最有把握、最可行的。因为你做到能抢救出一幅画,而画是否有价值却是另一个问题。

有时候,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所积累的思维方式会让你在某件大事上轻而易举地获胜,这会立刻改善你的现状。所以,尝试从最容易、最有把握的地方开始做起吧!

【例2】

商纣王当政时,非常残暴,常常会有许多有识之士冤死在狱中。

这一天,关押囚犯的地牢里又进来了两个人,他们是周文王姬昌的次子,姬发的手下。年青的儿子和很多进牢房的人一样,进了牢房就完全绝望了,因为进这座牢房的人,只有死路一条,从来没有哪个犯人可以从这里活着出去的。但是父亲却安慰儿子,他们一定会有办法活着出去,一定会有这样的机会。

一天半夜,父亲被冻醒,隐隐约约听到有水流的声音,仔细一听,确实是水流的声音,父亲寻找水流声音的来源,发现水流的声音就来自他们这间牢房下面。这个发现让父亲非常兴奋,父亲想如果从牢房里挖洞,就有机会从下水道中逃离监狱。父亲按纳不住心中的喜悦,把儿子弄醒了,告诉了儿子这个秘密。

儿子并没有父亲的兴奋,认为这样逃出去根本没可能,说是他们天天都被狱卒看管,不有自由,更没有挖洞的工具。

父亲为儿子打气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与其坐在这里等死,还不如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我们每天就是用手挖一点,总有一天会也会挖出一个洞来。”

于是父子俩利用放风的时间,寻找到任何可以用来刨土打洞的工具。他们找来锋利的石块和木棍,甚至还找到半截生锈的矛,这半截长矛为父子俩人增添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气。

白天,父子俩和其他的囚犯没有任何的区别。晚上,他们就开始了秘密行动,在睡觉的地方挖洞,几年后,这对父子把洞挖到了下水道,然后在一个夜晚,父子俩成功的逃出了监狱。

武王姬发隆重的接待了这对父子。一年后,武王伐纣,父子俩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一小步开始做起

十几年如一日,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这对顽强的父子身上得到了最好的注解。

我们对举重比赛都不陌生,看着一个个举重队员轻松地举起重物,不由得暗自佩服这些大力士们。不禁要问,同样是血肉之躯,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呢?

举重队员在最初的练习中,通常是先从他们举得动的重量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增加重量。这个训练过程同样适用于拳击比赛。合格的拳击经理人,在最初的训练中,都会为他的拳师安排比较容易打倒的对手,而后逐渐安排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对手。通过这两个小例子,我们可以推敲出一个原则,并将把它应用在任何一件事上。这个原则就是:任何成功都源自一小步接着一小步的进步。

任何一种成功都没有什么捷径,如果我们非得找到一个捷径的话,那就是坚持。认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丈量前行的道路,一直往前走,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当然,朝着方向迈进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其中最难以逾越的就是自己设下的障碍,也就是“停滞点”。所谓“停滞点”,便是思想、兴趣、意志到达某一点时,再也无法有所进步了。如果强迫自己冲破“停滞点”,那么一定会产生精神压力。

保持世界打字速度荣誉冠军多年的阿尔伯特·顿佳拉,每当他达到“停滞点”或学习高峰时,他就练习“慢打”——用比平时慢一半的速度打字。这种方法非常好,我们可以称其为“稍加抑制法”。也就是说,如果你迫切渴望成功,却因“赶路”太快而疲惫不堪,不如放慢脚步,用散步的心态去突破“停滞点”,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好办法。

延伸阅读

每天进步一点点,对我们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这好比滴水穿石,早晚有一天,你会发现,正是这每天进步的一点点,促使你走上成功之路。下面这些守则是供你在前进的道路中保持沉稳和进步的参考要点:

·不管任何方面,天天必须实现一次“进步一点点”。

·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碰到挫折对自己大声说:太棒了!

·凡事预先作计划,尽量将目标视觉化。

·做一个守时的人。

·写下来。不要太依靠脑袋记忆。

·随时记录灵感。

·把重要的观念、方法写下来,并贴起来,以随时提示自己。

·走路比平时快30%。走路时,脚尖稍用力推进;肢体语言健康有力,不懒散、萎靡。

·天天自我反省一次。

·控制住不要让自己做出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

·天天多做一件“分外事”。

·天天提前15分钟上班,推迟30分钟下班。

·天天在下班前用5分钟的时间做一天的整理性工作。

·时常运用“头脑风暴”。

·恪守诚信,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