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不要为了芝麻丢了西瓜(1 / 1)

第五节 不要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例1】

小李在一家国企上班,实行轮班制,每一个完整的工作日后可休息三天,比较稳定、轻松,可待遇一般,撑不死饿不着。可她偏又属于事业兼精力充沛型,总幻想有朝一日出大名成大器。面对休息多多的日子,整天也就是看看电视、买买菜做做饭。悠闲的日子小李却毫不领情,整天嚷嚷:无聊死了!无聊死了!

一天,她回家兴奋地对丈夫说:“老公,我找到兼职了,一家企业答应让我兼职去做会计,以后每月拿双份工资给你看!”从此小李每天早出晚归,全身心都投入到兼职上,有时晚上熬夜做报表。丈夫看了有些心痛,忍不住劝她说别这么不要命,还是正职工作要紧,毕竟旱涝保收,可她一点都听不进,仍然我行我素。

发工资的日子到了,小李的丈夫回到家,就看到桌上放着一张小李兼职赚来的800块钱的工资单。

“哇,老婆,你好伟大呀,总工资终于超过我了!”可是小李听到赞美之后并无反应,反而目光迷离地说:“兼职是挣了800元,可是本单位上班时不专心,导致工作失误,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扣了我1000元!”

“啊,这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吗?”丈夫惊讶地说。

不要和老鼠打架

具有大智慧的人绝不会让无足轻重的事情占用自己的时间,但是他们对比较重要的事物总不会遗漏或忽视。太过专注于小事小非中的人,渐渐会养成死钻牛角尖的习惯,失去做大事的能力。所以职业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不要紧抓住小事不放,失去了做大事的机会。

成大事者都具备无视“小”(人物、是非)的能力——当然是在面对大事的抉择时。许多人每天忙着处理琐碎的事情,总是抱怨没有时间做正经事。其实他们是在潜意识中逃避做正经事。做大事需要想象力、判断力、勇气和自信。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会理会脚下的蚂蚁,或者水边的小青蛙吗?如果浪费太多的精力研究这些路边的“风景”,那么很容易放慢前进的道路。

一只狮子正在森林里赶路,他准备去营救困于山坳里的兄弟。忽然,一只鼬鼠从路旁的草丛中跳了出来,它一边比划一边向狮子发起挑衅。狮子十分着急,不愿和鼬鼠纠缠,他连声拒绝,并加快脚步赶路。然而,鼬鼠上蹿下跳,依旧不肯放弃这个难得的好机会。

“怎么,你害怕了吗?”鼬鼠跳到狮子的面前问道。

“我要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浪费时间。”狮子一边说一边赶路。

“我想我很快就会打倒你,用不了太多时间。”鼬鼠得意地嘲讽。

“那好吧,我很害怕你。”狮子轻松地说。

但是,鼬鼠不依不饶,死赖着非要和狮子比武。实际上,狮子并非真的害怕这只可笑的鼬鼠,其一是他要做一件大事,其二是因为……狮子停下脚步,正视着鼬鼠说道:

“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成大事者,不仅要坚定自己的目标,更要在前进的路上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因为一些低层次的交往和较量而浪费宝贵的时间,是十分不划算的事情。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在竞争中尤其如此。如果和一个并非同一层次、重量级的人较量,只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同时也容易降低自我和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同样,一个人对琐事投入的精力和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如果你觉得非做不可的事情太多,实际关注的真正问题就越少。这之间的关系和“博弈”相似——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长不了棋,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较量。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一次次的选择和放弃叠加在一起,就成了命运。学会选择,是为了正确的选择,而懂得放弃,则是为了保存力量,避免前功尽弃。关于芝麻和西瓜的问题,实际上也是选择和放弃的问题。

我们都听说过为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故事:一只饥肠辘辘的小猴子,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大西瓜,却因为从未见过小小的芝麻,最终放弃了沉甸甸的西瓜。针对“小猴子”的情况而言,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和放弃,寻找“西瓜”的时间白白浪费了,而小小的“芝麻”又很难填饱“肚子”。

人的一生当中,需要做出的选择何止千万?小到穿衣吃饭,大到生老病死,选择不同,人生迥异。表面上来看,选择是一种行为动机,但实际上是明智准确的决断。所以,选择和放弃绝对不是投机取巧,如果你的态度如此轻率,那么人生也会变得像赌博一样。

刘敏大学毕业后参加了专业培训,结束之后,有两个机会供她选择:一个是当分公司某项目经理,这样可以独当一面,但她担心自己管理经验不足;还有一个是到某外资公司总部做人事助理,到那里可以学到很多高层管理经验,但助理工作繁琐,她又觉得很不乐意。想来想去,夜夜失眠,考虑了一个多星期都无法做出选择。最后,她只好去找知心的朋友帮她选择:“我很难很快作决定,无论是平时买东西也好,还是选择工作也好,总是考虑很多,害怕太快作决定会不妥,害怕会有不利的结果。”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转折点,让自己去思索未来继续的方向。或是毕业在即,不知道自己该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又或者是因为面临新的工作变动,前思后想,迟迟无法作出选择,最后只有按领导的安排行事。

一个人面临选择和放弃的时候,表现得犹豫不决,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面临选择的当事人认为无法割舍其中的一个,觉得这道“多选题”的答案都对,都有可取之处;比如缺乏明确判断的能力和清醒的头脑,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还有就是争强好胜。有些人争强好胜,认为迎难而上总好过知难而退,弄不好会落一个懦夫的骂名。但是,知难而退有时比知难而进更重要,更富有智慧。愚蠢的坚持毫无益处。

还有的时候,我们明知道选错了,却不知道事情过后有所改进。比如,选择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应该知错就改。明智的放弃,是一个人有力量、有决心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有希望、有成就的根本。这里要强调一点,当你选择不当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尝试改变不好的局面,而不是后悔莫及,或者颓废抱怨。“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

这就好比我们选错了上山的路线,结果迷路了,或者耽误了许多时间,只要你怀有“爬山”的坚定信念,就不怕多做几次选择,多走几回弯路。

【例2】

一次,法国化学家别涅迪克博士在他的实验室里做实验,当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一只烧杯时,一不小心烧杯“咣当”落在了地上!这简直太糟糕了,实验没做成,还得费时间打扫地上的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心中有些懊恼,但是奇怪地是易碎的玻璃烧杯并没有碎,于是他弯腰捡起那个烧杯,看看这只烧杯,觉得和其它别的烧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以前烧杯掉在地上全都无一例外地摔成碎片,唯独这只烧杯不但没被摔碎而且连裂痕都没有?

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就把这只烧杯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有一天,别涅迪克博士无意中看了一篇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多数顾客被车上的挡风玻璃碎片划伤,别涅迪克博士一下想到了那只不碎的烧杯。他找到烧杯,仔细地观察这只烧杯,发现那只烧杯的瓶壁上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他用小刀小心地取下来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杯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的溶液,那种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留下的。于是别涅迪克博士想如果这种溶液能用在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不就可以避免发生类似的玻璃碎片划伤吗?别涅迪克博士为自己的想法欢欣鼓舞,不久别涅迪克博士研究的这种产品真的投入生,产并且大获全胜,别涅迪克博士也因为他的发明,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别涅迪克博士的发现告诉我们,机遇不是随时都有,但它却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勤奋的人。

把握每一次机遇

一群年轻的乞丐被某位学者聘请做一个实验,学者向乞丐发放施舍物,告知他们可以在以下三种施舍物中任选一种:100美元、一套西装和一盆蒲公英。

实验过程中,这位专家做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90%的乞丐要了100美元,9%的乞丐要了西装,只有1%的乞丐要了蒲公英。

三年后,这位专家调查实验结果。让他感到震惊的是,选择100美元的乞丐仍旧过着乞讨的生活,选择西装的乞丐在这座城市里做了蓝领或者白领,而选择一盆蒲公英的那个乞丐成了百万富翁。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收获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把握住机遇。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机遇?其次,怎样抓住机遇也是每个人十分关心的问题。

当一无所有的乞丐,面对一次突如其来、很可能改变他们命运的选择,这就是机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机遇稍纵即逝,只有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常常能获得它,选择蒲公英最后成为富翁的乞丐就是这样的人。同样,机遇对任何人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它,主动权在每个人手里,我们可以看到,它对穷困潦倒的乞丐同样公平。

对于那些抓住机遇的人来说,是一次成功的选择,而错失机遇的人则是选择了错误的放弃。无论怎样,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分辨出什么是机遇,什么是陷阱。真正成大事的人都具备一双善于发现机遇的眼睛,并且还要有一颗执着探索的心灵。当然,他们并不仅仅只拥有这些,因为仅有这些也还是不够的,他们显然还具备另一种品质:学会处于最佳位置去迎接机遇,当机遇来临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把握机遇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我们时刻修炼自己。下面这些要素是个人在修炼过程中必须关注的核心要素:

※诚实、守信的人能够在社会上获得越来越多的机遇。

※要善于与人相处、与人交流。

※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一定的表达能力。

※必须重视在社会上的独立生活能力。

任何努力,只要付出了总会有回报,这种回报就是人们所说的幸运或者机遇,不同的是这种幸运和机遇的降临,只是时间早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