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例1】
有一个寓言说,传说中的南海君王叫做倏,北海君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
倏与忽经常作客于浑沌的国土,接受浑沌丰盛的招待,倏与忽觉得他们经常受浑沌的热情招待。就想也要报答浑沌这样热情的款待,倏与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最好方法,最后他们想,人类都有七窍而浑沌却没有,没有七窍就没享受不到快乐,于是,倏与忽决定给浑沌也造出七窍来,让浑沌也能跟他们一样享受美食、音乐、愉人的景色等。
混沌听了倏和忽的建议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因为他苦熬于无尽的岁月中,再也抵挡不住别人所描述的美食、美景和妙音,当即同意了两位君王的想法。于是,倏和忽派来最好的神医,替混沌凿七窍,神医告诉几位君王,他一天可以凿出一窍。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等到神医第七天为浑沌凿完第七窍时,浑沌却因此死掉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他的体质与活动的条件,很难将其他人的条件硬套在另一个人的身上。生活的方式虽有多种,但真正聪明地人只采取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我想做什么?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理想,它是我们最原始的动力。有理想的人就好比在海上顺风行船,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而对于那些没有理想的人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所以,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自然,有理想又有能力的人,始终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地走下去。但也有很多人则是浅尝辄止,还没来得及去尝试就将自己的理想扼杀了,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够勇敢和自信。这种思维方式好比什么呢?就像裹在脚踝处的沙袋,不停地注水的话,它们一定会越来越沉,最后拖住你前行的脚步。你要放下所有的疑虑,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对于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通过大学中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参加的活动来初步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
※了解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相似机构所能提供的关于职业的信息,认识不同的职业;
※和他人讨论你的职业兴趣,当然是那些能够给你建议的,尤其是已经在工作的人。
对于那些刚刚步入社会,或者工作时间在3年~5年之间的人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对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做出规划。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选择符合这一目标的职业。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
※准确做好职业定位;
※时刻把握市场大脉搏;
※从最具体的职业岗位做起。
我们为什么要做职业规划?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让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通过职业规划,你可以找到最佳匹配点和今后各个阶段的发展平台,并且通过对自己内在因素的测评,找到一些潜在的能量。而学历、经验、能力、兴趣、特长等是外部的东西,要把内、外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更加有利于你找到想做和能做的工作。
不得不肯定一点,你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就会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尊重个人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特长、志趣从事各种合法活动,都会被视为正当行为。人的一生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希望,认真地做好自己。这是儒家“反求诸己”的主张,也是“自己负起完全责任”的具体表现。此外,我们在思考自己想做什么工作的同时,不要忽略自己想要成为怎样一个职业人的问题。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实际上比你想做什么更加重要!工作当中,你应该做一个真实的人,做一个客观评价自己的人。
或许你是一个职场新人,刚刚进入一家新单位,你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一切从自己做起,才有成功的希望。很多人的失败正是因为“多要求别人却很少要求自己”,是别人如何如何,很少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每一个人迟早都会被人贴上一张看不见的标签,清清楚楚地写着他的性格和精神品质,优秀的人首先需要职业上成为优秀的职业人。
我适合做什么?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工作?你喜欢的工作是否适合你?而你是否迫于某种原因改变了你的意愿?无论你现在发展如何,都应该正确看待工作与就业的关系,正确看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会让你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想要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还是要从了解自己开始。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了解自己,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你适合做什么?必须结合你的心理状态、人生价值、职业需求、职业技能、职场现状及对未来期望等条件进行综合评估。
你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吗?有调查显示,20、30岁的年轻人压力最大。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往往对工作抱很大期望,以为可以从此摆脱大学生活的单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但是不久后,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过是一颗螺丝钉,就容易觉得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对工作懈怠或频繁跳槽。
你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吗?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两个价值观大相径庭的人在一起,相互之间极难沟通,一个不小心就容易产生反感。走进职场之后,你面对的是不计其数的人,试问,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在工作中融会贯通,而又将一些软性风险降到最低呢?
你了解自己的职业需求吗?即“你希望通过你的工作达到什么目的?”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说,平台是最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可以最大地发掘你的潜能,让你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你想获得丰厚的薪水和待遇?你想巩固专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提升?你想从一名政法学生转行成为HR高级白领?这些都可以从你所选择的工作平台中获得。此外,让我们还必须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职业需求”。这不仅仅是关心自我的角度出发,还要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即关注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是怎样的趋势,这样有利于你的职业发展,更有利于你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适时抓住机遇。
※我的专业特长是什么?
※我的爱好理想是什么?
※我是否喜欢与人沟通与合作?
※什么性质的工作能使我获得最大的鼓励?
※我对事业成就感的定义是什么?
综合分析,你应该客观了解和分析自己,然后才能找出真正适合你做的工作——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潜下心来处理这个问题,而这恰恰是非常重要的成功要素。
我能做什么?
如果前面两点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所做的单方面考虑,那么这一点就是从个人和用人单位两方面所关心的问题。“我能做什么?”这一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决定了你未来的规划。确定这一点之后,你便能更了解如何更好地展现自己,如何将自己的实力,能为公司带来的利益充分表达清楚,使你更受他人青睐。
※了解你所选择的行业领域信息,适当参加一些专业的求职培训,向专业职业机构咨询。
※通过求职或兼职的经历,认真分析自己能胜任的工作,挖掘出自己的潜力。
任何一份工作都包含三方面的信息,即行业,公司和职位。只有明确了这三点,才能确定一份工作的性质、职责、所需能力以及技术的要求,才能明白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而你又是否对其感兴趣。
各行各业都有其自身特点,从事文化行业的人不同于从事IT行业的人。俗话说的,隔行如隔山。如果你缺乏对渴望从事的行业的了解,势必会成为求职路上最大的障碍。
不同行业的公司当然是不同,同一行业之内,不同公司也是各有各的特色。比如企业文化、形式风格、经营模式、运作方式都存在很大区别。
宝洁和雀巢同为快速消费品业,但还是有很大差异。宝洁看重领导能力,因此有领导能力的人可能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同。而雀巢就更比较看重沟通技巧和能力。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个人的沟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一个公司的情况十分了解,才能在求职或者工作过程中表现出你的优势。
我们将范围缩小至一个公司内部,不同职位所要求的素质也是差异很大的。
比如,技术类的岗位就会要求面试者具有创新意识;做财务可能更看重诚实谨慎;从事销售的人员可能会要求开朗大方,善于与人交际。这是因为不同的职业岗位赋予了员工不同的职责。试想,如果你对你要应聘的职位都不了解,怎么会有可能求职成功呢?
如果从各家公司所需要的人才能力类型区分,那么大致有两种:其一是“硬技能”,还有一个是“软技能”。
“硬技能”就是具备过硬的本事,是为从事某种专业或工作所特别具备的能力。很多公司在专业面试的时候,对专业知识本身的掌握和应用非常看重,有些甚至对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也有要求。因此,硬技能在对自己能否获得认同很重要的作用。应该时刻记住的是,公司在用人的时候总是从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角度来考虑,公司可以给你培训的机会,但是公司没有给你教育的义务。进入职场,你就不再是在课堂中学习了。
软技能又是什么呢?有不少企业,他们对职员的专业限制并不严格,比起专业知识本身,他们更看重职员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甚至个性、气质等其他因素。一些大的公司或外企往往就非常重视职员的软技能。但一般说来,软技能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公司需要你,是要你为公司带来利润,创造效益,因此每个人既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该具备富有竞争力的其他综合素质……
看了上面的内容,对于回答“你能做什么?”这个问题,是否已经成竹在胸了呢?
※延伸阅读
让我们来作一个小小的测试,我们打算根据个人的生活方式,创造一种模式或模型。你只需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这些问题。在你回答之前,请认真思考一下,尽一切可能真实地作出回答。这就是我们正要谈论的关于你的生活方式的问题。
1.我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有益于健康的、愉快的环境。()
2.我的家庭生活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舒适和快乐。()
3.不用安眠药,我入睡并无困难。()
4.我所在的这个地区气候条件有利于我的健康。()
5.我工作和生活地区的空气污染在安全限度之内。()
6.我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作、娱乐、进餐、睡觉和锻炼,都有能保持和谐与平静。()
7.我的性生活是健康的,十分满意的。()
8.我十分热爱工作,总是盼望着去工作。()
9.我喜欢我的家庭生活,在工作结束后盼望着回家。()
10.我很少烦闷、消沉、寂寞和灰心丧气。()
用下面的方法给自己评分。
对每一个“是”的回答给5分。
对每一个“不是”的回答给10分。
总分记在此__________。(答案详见附录)